恒遠生物報道:近期,來自廈門大學、休斯敦衛理公會研究所、美國國家過敏與感染性疾病研究院和康奈爾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證實,FOSL1可通過阻斷TBK1和TRAF3/TRIF之間的相互作用,抑制I型干擾素對瘧疾和病毒感染的反應。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1月3日的《mBio》雜志。
廈門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美國國家過敏癥與傳染病研究所的蘇新專教授,和美國休斯敦衛斯理公會研究所、康奈爾大學的王榮福教授,是本文共同通訊作者。蘇新專教授的課題組主要以鼠瘧原蟲為模型,用遺傳雜交、基因敲除、基因組測序和表達分析等方法來研究鼠瘧原蟲的抗藥性、寄生蟲在鼠和蚊子體內的發育相關的基因。近年來,他們開發了數百個用于約氏瘧原蟲基因分型的微衛星標記,建立了約氏瘧原蟲的*張遺傳圖譜,開始了基因定位等工作。他是屠呦呦獲得諾獎背后的華人科研功臣。
王榮福教授是美國康奈爾醫學院免疫學教授,貝勒醫學院細胞與基因治療中心及病理和免疫系終身教授,Jack L. Titus獎勵教授,是的腫瘤免疫學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腫瘤抗原的鑒定和腫瘤疫苗的制備,免疫調節和抗腫瘤免疫抑制,先天性免疫調節、炎癥和腫瘤發生的關系,干細胞研究和表觀遺傳學。在Science、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Immunity等雜志發表論文數篇,總被引次數達5000余次。曾多次應邀到重大性會議作學術報告,也曾多次應邀到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冷泉港實驗室等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演講,是腫瘤免疫學領域影響力的學者。

先天免疫反應對于控制病原體入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種免疫反應必須加以嚴格控制。免疫反應不足或過度都可能導致有害甚至致命的后果。為了解析復雜的宿主-寄生蟲相互作用、以及響應感染的先天免疫反應背后的分子機制,這項研究探討了FOS樣抗原1(FOSL1)對于“調節宿主I型干擾素(IFN-I)響應瘧疾寄生蟲和病毒感染”所起的作用。
FOSL1被稱為轉錄因子的一個組成部分,但zui近被認為參與調控瘧原蟲感染的IFN-I應答。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表明,FOSL1充當IFN-I信號的負調節因子。用poly(I:C)、瘧原蟲感染的紅細胞(iRBC)或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刺激后,FOSL1從細胞核“易位”到細胞質中,在那里,它通過損壞K63相關的TRAF3和TRIF聚泛素化,而抑制TNF受體相關因子3(TRAF3)、包含TIR結構域的接頭蛋白(包括TRIF)和TANK結合激酶1(TBK1)之間的相互作用。重要的是,FOSL1基因敲除的嵌合體小鼠外周血中有較低水平的瘧疾原蟲或病毒滴度,并且比野生型(WT)小鼠具有更低的死亡率。因此,這項研究確定了FOSL1在“負向調節宿主對瘧疾和病毒感染的IFN-I響應”中發揮的新角色,并為為控制瘧疾和其他疾病確定了一個潛在的藥物靶點。恒遠生物對這一重要研究成果表示熱烈的祝賀!另:恒遠生物近期重點推出BIM試劑盒(僅供科研使用),擁有靈敏性好,特異性高等優點,深受新老客戶好評,新年*季,趕緊拿起訂購吧!
